6月伊始,车圈儿“顶流”便齐聚深圳搞了场团建。
在刚刚开幕的2024(第二十八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100余家整车品牌,带来超过1000款车型的集中展示。其中,比亚迪主场作战霸气包馆,新晋顶流小米汽车与鸿蒙智行隔空打擂,新能源品牌唱主角,更有豪华品牌高调出击。
车展现场,“亿元级购车补贴”“买车派送粤B牌”“限时补贴至高5万元”等大幅标语屡见不鲜。而裹挟在人流之中,包括小米雷军、华为余承东、蔚来李斌、“红衣教主”周鸿祎等在内的车圈儿顶流也齐聚以“争流”为主题的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探索中国汽车产业逐步引领的过程中,直面共同机遇和挑战的“内功心法”。
下半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科技创新成关键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智能化下半场,业内普遍认为,科技是打造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卓越用户体验的创新能力,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能力。
大会期间,车企大佬也就下半场的“争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语文好,数学也好,综合成绩不错,不偏科。”首位登台的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直言,作为最早入局的新势力企业,蔚来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把科技创新、正向自研作为公司的根基。因此,蔚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可谓是下了大力气。
据他介绍,2022年蔚来的研发投入是108亿元,去年这一数字为134亿元。目前,蔚来在全球有超过11000名的同事,已申请全球专利超过8700项。截止目前,蔚来已拥有12个领域的技术全栈,跟蔚来的内部架构做到了一一对应。
“神玑9031是全球第一颗5纳米的车规芯片”,李斌强调了全栈自研的重要性,“在transformer算法方面,我们的性能是今天全球最强的芯片的6.5倍”。
“首月锁单88000辆”、“发布两个月交付15000多辆新车”、“全年冲刺12万辆目标”……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则分享SU7的最新成绩单。
雷军指出,小米取得这些成绩背后的原因是对汽车工业有非常强的敬畏之心。“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是10倍投入,认认真真聚焦做好一辆车,同时锁定核心技术赛道,从核心技术做起。”
在他看来,科技是打造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卓越用户体验的创新能力,也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能力。对小米汽车而言,正是有了对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对用户的深刻研究洞察,才有了小米汽车的成功。
而压轴登场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同样对科技创新有着敬畏之心。
据余承东介绍,凭借着不断丰富的产品矩阵和卓越的市场表现,鸿蒙智行迅速跃升新势力造车第一梯队,并取得了“遥遥领先”的销量成绩。
而鸿蒙智行的成功,离不开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可控。据了解,多年来华为通过研发HarmonyOS、AOS、VOS三大操作系统,构建了智能汽车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在软件代码和开发工具链上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都成为了鸿蒙智行的独特竞争优势。数据显示,目前华为智能驾驶累计里程已达2.2亿公里,平均接管里程达到270公里。
接下来怎么“卷”?
“内卷”一词对当下的汽车行业从业者来说并不陌生,近两年,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行业“内卷”也不断提升至新的高度。卷配置、卷价格、卷服务,车企无所不卷,市场竞争也进入了全新的环境。
而对于接下来如何走,车圈儿顶流们也给出了各自的路径。
“要卷价值而不是卷价格!”余承东认为,要卷智能化,卷豪华感、舒适感,卷安全、高质量,卷卓越的、舒享的用户体验才能够合作共赢,给产业创造价值,良性发展,良性循环。
李斌则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关于智能,更关于底层的补能,如果想有着几十C的体验,那欢迎来合作。”
据悉,截至目前,蔚来已与长安汽车、吉利控股、江汽集团、奇瑞汽车、广汽集团、皖能集团、安徽交控集团、南网储能等车企以及能源、交通企业达成换电相关合作,朋友圈逐渐扩大。
雷军则直言:“大家不要在小问题上卷了,没有价值!”他指出,如果把这些产品细节全部开放共享的话,中国汽车会越来越好用。不仅仅有利用户,也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所以再次倡议产业要联合起来,推动全行业共享、共建整个生态。
此外,也有多家车企将目光瞄准了海外。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提到,“今天提反内卷,我认为并不是反卷,但如果是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产品都趋于同质化,堆砌配置,价格越来越低,这样的卷法我觉得卷不出真正的革命性创新体验。”
他认为,除了内卷,还要向外卷,通过“出海”让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市场和资源接轨,进而找到新蓝海。“要对用户场景做深刻洞察,以强大的产业体系和尖端技术的突破,把用户体验作为思考的原点,做好产品、好技术、好服务,真正做到冲破内卷,这是我们最终要追求的方向。”
与智己汽车路径相似,零跑汽车董事长、创始人朱江明认为,没有全球化,光靠国内2000多万台的销量很难生存,出海是必由之路。
2023年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今年5月“零跑国际”正式成立并启动运营,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分别持股51%和49%,由此这种“反向合资”也成为车企走出去的新路径。
据朱江明介绍,目前零跑已选定200多家欧洲经销商,在7月可以在欧洲开网,9月实现完整的销售。首先,零跑计划在欧洲9个国家落地,其中将有5个国家是建立分公司,进行经销商招募,其余3个国家采用总代制的方式。
与此同时,年底零跑也会进军除欧洲以外的另外三大区域,包括南美、中东非及亚太,首先上市的是T03和C10。
此外,作为汽车圈儿的一大“网红”,360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周鸿祎也就当下的竞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直言,车圈从原来的“百公里油耗”,变成了每百公里“耗”多少个老板。
周鸿祎认为,“卷老板”实际上卷的是企业家个人IP。企业家只要肯放下身段,敢于贴脸自拍,99%都能成功做成IP。
可以看出,在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持续深化的今天,科技正推动汽车产品性能、功能、体验竞争全面深化,车企面临挑战和不确定性,产业加速步入“重塑期”。正如多位嘉宾强调的那样——科技,是竞争力的底座;未来,是行业共同的愿景和征途;市场,是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手段,也是检验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成色”的“试金石”。在这当中,车企也将在用户体验、产品营销、市场布局等持续“争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