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颁布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速淘汰老旧高耗能车辆,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解除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确保新能源汽车用户享有更畅通的行驶条件和更多的优惠政策。
当前,像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对购买新能源汽车设有不同程度的门槛。例如,上海和深圳要求购车者需满足一定的社保缴纳期限,而北京则是通过摇号系统来分配新能源车牌指标。
深圳在这方面率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最近放宽了新能源汽车的限购条件,不再将社保缴纳作为硬性要求。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5月31日发布的通知,无论户籍如何,只要有居住证明,就可以申请新能源汽车增量指标,而且对于已拥有一辆本地车牌汽车的个人,还开放了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更多机会,这与之前必须连续两年在深圳缴纳社保的规定相比,无疑是一个重大变化。
自2023年起,多份官方文件均提到了优化限购管理,鼓励增加购车指标投放,并明确禁止新增限购措施,特别是在那些汽车保有量增长空间大的城市。这些政策调整的目的就是要降低买车的难度,尽快激发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
行业专家认为,放宽限购是刺激消费成本低且效果显著的策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强调,解除限购能显著激发消费活力,尤其是在那些因限购导致汽车保有量滞后的城市,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他提议,保有量未达400万辆的城市应全面取消限购。
随着限购政策的逐渐放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普及率有望继续攀升。据统计,当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从去年同期的32%跃升至44%。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全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预计将售出1150万辆。行业内普遍认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或将超过50%。
受相关政策激励,5月31日,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出现显著上涨。得润电子和五洲新春开盘即涨停,中科创达股价上涨超8%,贝斯特、三花智控涨幅超过6%。此外,德赛西威、维科精密、欣锐科技等也紧随其后,呈现上涨趋势。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562700,当日盘中涨幅超过了2%。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汽车市场庞大,但零部件制造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其并不匹配,预示着该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动车和智能汽车的兴起,不仅激发了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还推动它们向海外扩张,设立生产基地,拓宽国际市场。历经两年的行业调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已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投资热点。
有分析机构预测,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在此趋势下,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将受益于本土化程度加深、国际化布局、产品多样性和机器人技术应用这四大驱动力,迎来一段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汽车人》认为,对消费者而言,放宽限制无疑是个好消息,它拓宽了选择范围,简化了购车流程,提升了消费体验。但这背后,也悄然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整车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不仅仅是价格的较量,更多的是在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上的比拼,这无疑加剧了行业内的角逐。
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能迅速壮大,离不开其背后持续涌动的技术创新浪潮。在这股浪潮中,零部件企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像英伟达、华为、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已不再满足于传统供应商的角色,转而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们通过技术的跨界融合,不仅深化了产业链的联系,还参与塑造行业标准,引领技术趋势。
这些实践证明,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科技的掌握是占领市场先机的关键,它使企业能够对产业链产生深刻影响,并逐步改变行业面貌。
所以,持续推动技术创新,特别是加强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至关重要,这是产业升级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不仅要做到单项技术顶尖,还要探索技术整合和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团队协作和开放的态度,共同引导行业朝智能、绿色、联网的方向前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不仅提速了国内企业技术创新和走向世界的步伐,同时也促成了跨越国界的合作。这一过程展现了合作与竞争同在的新局面,也标志着着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