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全球汽车业最离不开的是什么?
有人会说是电池/电机/电控,也有人会说是各种智能化的芯片。但越来越多事实正在告诉我们,答案很可能是“发动机”。
是的,我们知道这个答案有点“反时髦”。但别急,耐心看完,你会发现这“很合理”。
5月28日,丰田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多路径技术说明会,并公布了下一代“超级发动机”的开发背景和研发理念。丰田社长佐藤恒治表示:“每家公司都在努力开发BEV,丰田也不例外。但我们认为,发动机也是多路径所必需的技术。”
佐藤恒治所讲的“多路径”,翻译一下就是丰田为实现“碳中和”这个长远目标而重点发展的多种技术路线。包括纯电动、插混、油混、发动机和氢能源等方向。
对汽车技术有一定理解的朋友会发现,除纯电动(BEV)之外,其他所有路线,都可以应用到“发动机”这个核心部件。
这就是为什么,丰田在2024年还要开发下一代的“超级发动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文章开篇时,提出那个设问。
(1)发动机无需被淘汰,潜力还很大
在我们习惯的语境中,“发动机”似乎越来越少被提及。它像“诺基亚”一样被调侃,被塑造成“过去式”。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放眼全球,奔驰、现代、福特、Stellantis纷纷宣布恢复全新发动机的研发,各国政府也在修改曾经激进的“禁燃令”,重新调整产业政策。
另一方面,在全球电动车发展最快的国内,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发动机”的重要性。
放眼国内,比亚迪、吉利等车企不约而同地重点强调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上汽、吉利、长城、东风、广汽等几乎所有国内主流车企,也像军备竞争一样,不断革新着自己的“混动专用发动机”。
哪怕是主攻电动化的新势力也不例外。新势力中唯一盈利的理想,热度爆表的问界等,其钟情的增程路线,都离不开发动机。
许多专业机构的研报,也在支持“发动机很重要”这个观点。据标准普尔预测,到2030年,全球BEV车型销量占比将达到约30%。而高盛更乐观预测则显示,全球纯电动车的渗透率将在2025年、2030年分别达到16%、33%。
换句话说,全球汽车市场届时仍有约70%的汽车需要配备发动机(包括插混、增程、油混和其他新燃料汽车)。到2040年,预计仍将有一半的汽车搭载发动机。
“发动机”和“电动化”,其实没有强烈的对立关系。要实现“碳中和”,发动机还有很大的发掘潜力。
(2)更好地用“电”,在燃料上“脱碳”
理解了 “发动机”为什么仍很重要后,我们就可以继续深入到丰田下一代“超级发动机”的特点上。
丰田“超级发动机”有两大开发理念非常值得注意。这也正好反映了当今汽车业实现“碳中和”的两大方向。
一是更好地用“电”;二是燃料 “脱碳”。
首先,丰田将彻底颠覆传统汽车的开发逻辑。用丰田的话来说,就是“以BEV平台为起点,研发更适应新时代的PHEV/HEV,使其与电池/电机等电动单元完美匹配。”
这该如何理解呢?其实下图就很清晰了。我们可以理解为,丰田下一代的“超级发动机”更紧凑了,甚至可以“放进”以纯电平台为起点开发的PHEV/HEV之中。
在新发动机诞生前,这是无法做到的。以前的纯电平台就只能做成纯电车,燃油车平台就只能做出燃油车或者HEV/PHEV,但“超级发动机”出来后,两者就彻底可以打通了。
因此,在性能不减的前提下,发动机尺寸变紧凑了,车型开发就会更灵活。自然,丰田也能更好地拥抱电动化的趋势。得益于电动化时代的“超级发动机”,丰田今后无论是油混还是插混,都能更好地用“电”,更好地和“电”配合。
这对中国市场来说尤为重要。不久之前,丰田在北京车展上强调,接下来会在中国市场强化插混车型。得益于下一代“超级发动机”的开发,更低油耗,空间更灵活,驾控体验更好的丰田电动化车型,将会来到中国用户的身边。
“超级发动机”的另一个开发理念,则是可以灵活使用各类型的新型燃料,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要知道,传统发动机的碳排放,主要来自汽、柴油燃烧后的残留物。但新一代的“超级发动机”,则能够灵活应对生物燃料和e-fuel(合成燃料)等燃料的多样化。
其中,巴西是生物燃料的积极推动者,以甘蔗为原料制造的“生物原油”已经广泛使用,使汽油使用量减少了41.7%,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达到6亿3000万吨。
在德国的主导下,欧盟也在积极推动合成燃料的应用普及。该技术可以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然后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合成类似汽油的燃料。虽然这种燃料在燃烧后也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但和生产燃料时的碳捕捉相抵,整体上仍可以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通过这两个理念我们也能够理解,丰田的多路径技术所指向的“最高目标”就是“碳中和”。无论是采用“电动化”的方式,还是使用“碳中和燃料”,下一代“超级发动机”都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像“登山”一样多路径“碳中和”,才是最优解
接下来,我们不妨和丰田一样,将格局再打开一点。
众所周知,“碳中和”是人类在本世纪面临的核心挑战,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攀登的“珠穆朗玛峰”。但正如登珠峰会有南北坡等迥异的路线。对出行业、汽车业来说,应用场景的巨大差异,各地产业条件的鸿沟,决定了大家都会因应不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身的攀登道路。
只有像“登山”一样多路径实现“碳中和”,才是“最优解”。
其实看中美欧日的汽车产业政策我们就可以发现,大家除了积极推动电动化车型的发展,也在同步激励各种新型燃料的应用。
说白了,就是“不会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竞争不可避免,但“碳中和”才是最高的目标。因此,丰田采用的多路径技术,与全球汽车业努力实现的目标高度一致。
俗话说,“船小好调头,但船大才抗风浪”。在行业公认变革期,小企业往往被迫做选择,大企业却可以全都要。
丰田目前采用多路径技术布局,正是这家“全球第一”车企的底气展现。
(4)功夫拍案
作为全球车企“一哥”,丰田很多动作需要我们细品才能完全明白。
它的视野是全球化的,往往会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理性、务实地思考问题。
下一代“超级发动机”,是丰田面向新时代交出的其中一份答卷。如果我们读懂了其中的深意,或许就会对产业的运行逻辑,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碳中和,“和”而不同。这才是东方文化所共同秉持的“中庸”之道,才是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