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统计数据,今年前2个月LG新能源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2.7GWh,超过装车量为12.1GWh的比亚迪。两家公司分别位列榜单第二和第三位,相较于今年1月的排名发生互换。
比亚迪去年全年动力电池装车量首次突破100GWh,市占率达15.8%,超越LG新能源位居全球第二。此前的2022年,比亚迪与LG新能源并列全球第二。今年前2个月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增速下滑了3%,同期LG新能源的增幅为24.8%。SNE分析称,受春节假期影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导致其动力电池装车出现负增长。
根据SNE Research的统计,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已连续七年位居全球榜首,去年市占率为36.8%。在储能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也连续三年排名首位,全球市占率达40%。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宁德时代仍有多个业务增长点,将决定其业绩是否能迈上新台阶。
报告显示,国内其他企业业绩同比均实现增长
(1)宁德时代装机量35.5GWh,同比增长44.9%,市占率38.4%,蝉联全球第一。主要系对极氪、理想,以及海外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等众多车企供货增加。
(7)中创新航以3.6GWh,3.8%市占率排名第7,同比增长37.2%;
(8)国轩高科以1.8GWh,1.9%市占率排名第8,同比增长31.7%;
(9)亿纬锂能以1.7GWh,1.8%市占率排名第9,同比增长29.2%;
(10)蜂巢能源以1.6GWh,1.8%市占率排名第10,同比增长184.3%。
进入3月,比亚迪已快速扳回颓势。
下滑或只是暂时的。龙年伊始,比亚迪再次拉开价格战,凭借火爆全网的“荣耀版”车型迅速回血。据4月1日产销快报显示,比亚迪3月销售新能源汽车302,459辆,同比增长46.06%,环比增长147.29%,其中出口达38,434辆。
若算上3月,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626,263辆,累计同比增长13.44%。其中3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11.762GWh,按此测算下月LG新能源可能就得再次让位第二。
不过国内各家车企也在快速跟进价格战。碳酸锂降价拉低了电池成本,也给了车企降价的空间。截止目前已有超10家车企官宣降价或限时优惠,包括吉利、五菱、长安、哪吒、北京现代等等,国内市场车企淘汰赛仍在持续进行中。
来源:电动汽车用户联盟
海外市场增长趋势值得关注。
此次榜单中,宁德时代,LG新能源与三星SDI的快速增长,则反映了国际车企仍在快速发力新能源汽车的事实。
韩国方面,LG新能源此次超越比亚迪主要系特斯拉、福特、通用等在北美市场的畅销带动了装机量增长。此外,三星SDI得益于P5电池在奥迪等高端车型销售增长,实现47.4%的大幅增长(达5.2 GWh)。但SK on由于主供的现代汽车销量低迷,导致装机量同比下滑7.3%(4.2GWh)。
日本方面,松下1-2月装机量6.2GWh,同比下降11.8%,但排名上升至第4位。松下目前是特斯拉北美的主要供应商,特别是Model Y车型,据悉松下后续即将推出改款2170及4680电池。
国内车企2024年以来也是继续加速海外布局。
除了技术等产品本身因素外,开拓市场也是企业获得增长的重要步骤。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欧盟、美国、土耳其等国家地区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制约,中国品牌更倾向于冲击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根据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东南亚销售了75%的电动汽车,引领了东南亚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另外,在能源转型方面分外激进的澳大利亚,也正在迅速转向中国新能源汽车。此前,澳大利亚超过 86% 的纯电动汽车来自于中国。
3月6日,比亚迪宣布其位于巴西的工厂正式开工,该工厂占地6900亩,将成为比亚迪在南美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长城于今年开始生产混合动力车型,并在巴西圣保罗州的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投资总额为100亿雷亚尔。
当然不光是巴西,其他国家也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留下的印记。其中,上汽集团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拥有4 座整车制造基地;哪吒汽车宣布与马来西亚合作伙伴在森美兰州Rembau Chembong工业区完成了其海外第3家工厂的奠基仪式,工厂计划于2025年正式投产;另外,上汽名爵、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还在筹划在欧洲建厂。
4月8日,在近期举办的第45届曼谷国际汽车展中,比亚迪以5,345辆的订单斩获第二名,仅次于丰田。截至目前,比亚迪已进入78个国家地区,其中比亚迪泰国工厂将于年内竣工,规划年产能15万辆。
宁德时代:近期先后宣布与通用、特斯拉等开展技术合作,布局北美市场。
奇瑞:近日,奇瑞汽车拟在越南建造一座价值8亿美元的合资装配厂,有望成为第一家在越南生产电动汽车的中国公司,工厂目标年产能2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