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既可以给种植者提供食物,也可以给种植地区的人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中国是重要的水果生产国,许多地区都因盛产某种特殊的水果而扬名世界。说到水果,人们都会想当然地认为,许多水果原来就产自中国,并不是从其他国家引种的,甚至许多人一提起某种水果,总会说其实中国也有这种水果,造成种种误解。
如芒果,尽管是中国南部地区最重要的水果之一,但是它最早是从印度引种的。像苹果,许多人总是认为现在市场上售卖的苹果都是中国原产,最多是引进过外国品种改良罢了。其实现在市场上的苹果都是西洋苹果,最早是由倪维思从美国引种到中国,最终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温带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产销量最大的水果。而中国的原生水果“柰”,就是绵苹果,果实较酸,口味不佳,与现在市场上的苹果相去甚远,最终被淘汰。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及中国新疆地区,其中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与新疆阿力麻里都有苹果城的美誉。1768年,苏格兰植物学家Philip Miller将苹果命名为Malus pumila Mill.,自此苹果有了植物学上专有的拉丁名字。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也叫塞威氏苹果,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它被认为是栽培苹果的主要祖先,而且二者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新疆野苹果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生长在海拔约1200米地区的山坡、山顶和河谷地带,自哈萨克斯坦南部,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至中国新疆,至今还有大面积古老的新疆野苹果分布。
在伊犁新源县哈拉布拉镇开买阿吾孜村牧业队(又名齐巴尔)处的沃尔托托山上,有大片古老的新疆野苹果树。其中在海拔1900多米的半山腰上,有一棵古老的苹果树,当地人称之为“野苹果王”。2013年专家对该树鉴定认为它已有600余年的树龄,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树龄最长的野生苹果树”;入选“中国最美古树”,荣获“最美新疆野苹果”称号。
该树生长状况良好,树高11.8米,树基离地20厘米处周长7.38米,冠幅14.5米。从地围往上分为5个主干枝,主干枝平均胸径为 73厘米。野苹果王枝干粗大壮硕,绿叶繁茂如盖,宛如一位富有智慧和沉稳气质的长者气定神闲地立在那里,令人肃然起敬。在这棵树王不远处,还有一株古老而充满沧桑感的野苹果树静静屹立。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这株树的树龄已超过500年。两棵古树一同伫立在山坡上,经历了无数风雨雷电的洗礼,彼此守望,终身相依,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新疆野苹果王
每年4月至5月间,“野苹果王”都会开出粉色的花朵,花谢后就会结出绿色的苹果。在8月至10月之间,满树青涩的野苹果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丰收的年份可产果300-350公斤。这些野苹果的果实直径大约在3-5厘米之间,与乒乓球大小差不多。果实的味道略带酸味和涩感,无法下咽,甚至连鸟儿对它们都不太感兴趣。在野生苹果属植物里,新疆野苹果属于当之无愧的“大果”,有的果实直径约7厘米。在人类活动影响苹果的种子传播之前,它的种子传播主要依靠哺乳动物的活动。
几百万年来,天山一带的棕熊、野马等动物在吃新疆野苹果时,无心插柳地发挥了“选种”作用,个头更大、口味更好的果实更受动物们的青睐,随着它们排泄的粪便,将种子进行远距离的传播,适合食用的苹果基因因此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其他苹果属植物的种子传播则主要依靠鸟类。现在因为苹果的人工种植,气候变化,新疆野苹果面积锐减,已经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濒危”类别,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它很可能会面临灭绝的风险,这甚至会动摇栽培苹果大家族并不牢固的根基。
由于中亚地区苹果的遗传变异,出现了很多优良的苹果品种,因此通常认为这里是栽培苹果的起源中心。科学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利用基因测序技术,最终证实,世界栽培的苹果,其根源在中国的新疆。野生的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只比现代的栽培苹果小一点,这在驯化的水果中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只有天山西侧生长的新疆野苹果在遗传上为栽培苹果做出了贡献,而东侧的孤立种群却没有。天山西侧生长的新疆野苹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向西传至欧洲,开始与西伯利亚的山荆子(M. baccata(L.)Borkh),高加索的高加索山苹果(M. Orientalis Uglitz.)和欧洲的欧洲野苹果(M. sylvestris Mill.)等其它苹果属植物杂交,逐渐成为驯化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