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特斯拉“We,Robot”(我,机器人)发布会上,“科技朋克男孩”埃隆·马斯克终于为其卖了半年关子的“Cybercab”,以及作为惊喜的“Robovan”揭开了车罩。
一贯的科技质感,却没有赛博卡车(Cybertruck)那么棱角分明,重要的是没有踏板,没有后视镜,没有任何与人工驾驶有关的模组,一切都让Cybercab和Robovan,看起来都不像一辆传统意义上的汽车。
然而,不同于每次特斯拉发布会后资本市场的狂欢,这次的华尔街,似乎并没有对公司发布会给出太正面的评价。
今年早些时候,当马斯克最初预告Robotaxi时,特斯拉股价给出了11%涨幅的正面回应。而在这次发布会结束后,特斯拉股价次日收盘的表现却是跌了8.78%。
反倒是 Uber 和 Lyft,两家相对传统的网约车公司一度因为Cybercab的预告被华尔街抛售。但在特斯拉发布会后,两公司股价都飙升接近10%,Uber甚至一度创下历史新高。
华尔街投行的观点也很明确,比如摩根士丹利也在发布会后的追踪研报中很明确地表态:“我们预计特斯拉在此次活动后将面临压力。”杰富瑞分析师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目标宏伟,但可行性证据很少”。
一系列插曲的背后,Robotaxi 算力再强,似乎也很难“算出”自己商业化具体该走哪条道路。
创新与现实
特斯拉内部一直推崇的理念,是那个被传为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第一性原理”。
在商业领域,“第一性原理”被体现为从最基本的原理和常识展开推理,或是将假设倒推至源头,去除噪音,以寻求洞察本质。
而Cybercab无疑是“从本质倒推至实践”理念下所诞生的产物——因为无需驾驶,于是你不需要踏板,档杆,不需要后视镜和后挡风玻璃。
还有,因为90%的出租车使用场景为1~2个乘客乘坐,所以Cybercab只给了两个座,然后把车内空间留给了系统,电池和轻量化。
包括特斯拉Robovan的设计也是需求导向式的——因为是团体租车场景,你甚至不需要看外面,所以前挡风玻璃都被遮住了一部分,数十个座位也采取了环绕设计,让车内的人更自然地进行交互。
甚至来说,坚持做Robotaxi这件事,也是马斯克以“第一性原理”为出发点的尝试。因为按照马斯克在发布会上的说法,人们不需要那么多车,因为每辆车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停车场里。
就连特斯拉Robotaxi的商业模型,似乎也更符合所谓的“第一性原理”,即放弃激光雷达等高价值传感器,用最少的成本,做商业效益最大的事情。
聪明、简单而理想化,这是在马斯克身上最为明确的标签。但特斯拉又为什么不被看好?
也许,创新的代价,就是太超前,包括超前于监管。
保守的监管
从卡尔本茨改进发明现代汽车,已经过去百余年时间。然而汽车的基本构型其实至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对汽车安全的几乎过分的严格要求,汽车构型的“创新”几乎都是极端保守的。每次创新,都要以生命的代价来验证。
发布会之外,特斯拉 Robotaxi 曾经的竞争对手,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 的离职CEO 凯尔·沃格特,曾提前向关注发布会的观众分享Robotaxi要解决的关键点。
他列举了包括交通阻塞、碰撞检测、急救人员、人工智能长尾决策、连接中断、责任归属、监管许可等15个要点,其几乎都与车辆如何通过监管要求,并顺利走上公路息息相关。
沃格特有过自己“惨痛”的经验——早在他供职Cruise期间,Cruise在2022年就向美国车辆管理部门提交请愿书,计划投放数千辆像 Cybercab 一样无踏板、无后视镜、无方向盘的 Robotaxi,但至今该请愿都没有得到反馈。
沃格特似乎也是因为这件事,从而抱憾离职。
这些监管层面的“凡尘俗事”,在特斯拉简短的发布会中并没有过多的提及。马斯克只是浅浅地说到:“会跟进监管动态。”
根据彭博行业研究,截至目前,中国、美国拥有着全球最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初创公司和独角兽企业,其筹集了约468亿美元的资金,也正在致力向全球扩张他们的影响力。
然而相比飞速疾驰的 Robotaxi,车辆的监管的脚步仍然相对滞后。